限量版繁体字网名吃鸡菜的
1、夜柳
2、 孤云逆天(限量版繁体字网名吃鸡菜的)。
3、在原始社会,成人仪式就是帮助儿童经历社会性断乳的“非连续性教育”或者说“世俗外教育”。这些仪式常包括对身体极为痛苦的对待,父母的“心肝宝贝”从此之后要变成一个为部落的安全而驰骋疆场的战士;一个人要从一个世界踏入另一个世界。这一连串的仪式活动,其目的就是要把年轻人引入神圣生活中。人最初在纯粹的凡俗世界里度过了自己的孩童时代以后,开始脱离这个世界,迈入神圣事物的世界。然而,仪式和神话在常规教育中已难见踪影,帮助年轻人与陌生世界联结的非常规性教育难以被成人接纳,青少年只能去创造自己的神话、仪式和同辈群体,比如结成青少年帮派,在虚拟社会里扮演英雄角色,创造自己的入会仪式,举办自己的狂欢活动,以寻求一种神秘体验。
4、通过三个中产家庭的比较,我们发现,由于中产阶层内部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X家族三个家庭的养育实践和童年经验产生了分化:精英中产家庭基于雄厚的经济文化实力,选择了相对“民主”的教育策略,尊重孩子并放弃过高的教育期待,但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并不高;普通中产家庭基于“平安就好”的满足和留孩子在身边养老的想法,采取了随意随性的宠溺教育策略,却造成孩子的行动力和意志力薄弱;边缘中产家庭基于教育补偿心理,努力为孩子创造最好的物质条件和外部环境,但没有时间陪伴孩子,难以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5、我上小学的时候,一到午休,我妈就来学校喂我吃水果,连皮都给剥了。到五年级了,我妈还帮我穿衣服。吃饭时妈妈还给我夹菜,说我挑食不吃菜,嘱咐我吃这吃那。我妈对我太好了,让我从小没有什么可考虑、可争可抢的,但我也逐渐成长为一个没计划性、依赖性强、能拖就拖、行动力为零、做事犹犹豫豫的人。(欣欣)
6、埃利斯(Ellis)和博伊斯(Boyce)提出,过度教育会培养出“兰花型儿童”,这种儿童具有高敏感性,在逆境中尤其脆弱。马拉诺(Marano.H.E)提出入侵式的家庭教育会付出高昂代价,造就“软骨头民族”。威廉·德雷谢维奇(WilliamDeresiewicz)称美国精英教育体系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绵羊”,年轻人完美无缺的光鲜外表背后是着令人窒息的恐惧、焦虑、失落、无助、空虚和孤独。克里斯·塞格林(ChrisSegrin)认为,虎妈式的过度育儿培养了被动、依赖和缺乏创造力的孩子。卢金诺夫(GregLukianoff)等提出,过度教育会导致儿童的玻璃心、情感自我中心和非黑即白的价值观,造就“脆弱的世代”。
7、普通中产:“平平安安就行”与“没有长性”
8、0 明卿城月(限量版繁体字网名吃鸡菜的)。
9、 孤单战使
10、 残留富贵
11、菇凉傲世猖狂
12、注:参考文献已省略。
13、加勒比海带
14、 紫馨月
15、现代专家提倡,“好母亲”要学会利用心理控制与沟通而非体罚,在放纵和限制中间取得平衡,比如“自如的控制,对能力的高要求,辅以温柔的态度,愿与子女沟通,倾听子女心声,表达父母自身观点的意愿”,要求父母能够了解子女并且随时解决问题。这些理论确立了早期教育尤其是母亲养育的合法性——“童年经验决定人格”“母亲角色非常重要”,是科学育儿浪潮和完美母职观念的伏笔。但是,这种观念不断要求父母乐观、坚定、温柔地对待孩子,忽略了妇女在就业市场的困境和女性在照顾与工作之间的冲突,忽视了成人面临的工作压力和社会困境,加深了父母对于个体教育力量和科学知识的痴迷。
16、李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7、 飞花↘云览
18、 冰丶凝梦
19、雨樱﹌
20、亡命
21、 忧伤的辣条
22、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也是孩子们喜欢的小说。比起象征智慧和正义的邓布利多和哈利黄金三人组,昊昊和欣欣更爱邪魅的黑巫师伏地魔、狂狷傲慢的马尔福和神秘精灵的露娜。在孩子眼中,亦正亦邪的少年妖灵,虽然不是道德榜样,但具有非凡的魅力、特立独行的个性和神秘莫测能改变命运的力量。对邪魅、神秘气质的崇拜,是他们对学校和社会以成绩、道德等为正能量评判标准的反叛,也是对平庸无趣生活的抗议。
23、 飞羽゛飘落
24、尽管在育儿策略和教育期待上,三个中产家庭存在差异,但在儿童消费上,他们都是文化商品毫不吝啬的买单者。子夏夫妇二人的工作非常忙,陪孩子读书的时间很少,但“该买的书不能少”。子夏家里书架上很多书非常干净,甚至还没有拆封。这些书的内容非常驳杂,大体分为三类:一是营销、教育、心理学书籍,如《德鲁克管理思想》《育儿百科图谱》等;二是宗教和传统文化书籍,比如《现代因果实录》《地藏菩萨本愿经》等;三是儿童读物,包括成套的《十万个为什么》《儿童国学诵读经典》等。子秋的家庭处于边缘中产阶层,没有生产资料可以依靠,职业变动频繁,没有稳定的心理认同,特别需要依靠文化消费来获取身份认同。
25、卢金诺夫(GregLukianoff)等提出,过度教育会导致儿童的玻璃心、情感自我中心和非黑即白的价值观,造就“脆弱的世代”。美国“脆弱的世代”与中国曾经对独生子女一代、二代发出的“在蜜罐里泡大的一代”“垮掉的一代”的批评很类似。
26、安超,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
27、 月影清怜
28、基于以上探讨,本研究提出以下问题:在中国社会情境下,后独生子女时代的中产家庭父母与儿童如何进行养育互动?是否形成了一以贯之、较为稳定的养育方式?中产家庭的儿童有哪些情境性的童年经验?中产家庭的父母和儿童作为社会行动的主体建构了什么样的养育文化和童年文化?
29、夜柳
30、黑暗仙女
31、盲盒橱窗:关涉儿童尊严的身份玩具
32、即使父母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个经济、文化地位较高的环境,儿童的外貌、天生的性格气质等种种无法预测的因素都会影响他在同辈环境中的社会化过程,也不能确保其他人对儿童的影响就是好的。即使最完美的、最具计划性的父母也无法控制众多偶然因素。
33、从上面三个家庭的亲子互动与童年经验来看,X家族的中产父母虽然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并没有产生媒体渲染的过高的教育期待和教育焦虑,注重对孩子文化品位的培养,也能一定程度上给予孩子一些自由空间,造就了一种“半规制化的童年”。但是,年轻父母仍然缺乏深思熟虑的文化反思,较为依赖市场提供的科学、文化、娱乐商品,而且呈现出盲目的文化补偿、囫囵吞枣般的文化杂食特征。这种文化杂食主义与中产阶层的社会经济地位相关,也与消费社会对于“焦虑”和“幸福”观念的贩卖有关。
34、0 轻轻夏末
35、为了回答上述研究问题,笔者以山东省泰县鲍村X家族三个中产家庭为对象开展质性研究。X家族历史可考至清朝咸丰年间第七世,现已绵延至第22代。笔者选取了第22代的三个“00后”及其所在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教育民族志的方法,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影像与文本分析法等技术路径,记录了三个家庭(基本情况见表1)的教育生活史。教育生活史是在特定社会历史的情境下,以教育参与者自身所经历的事件,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体现个体的价值生命,呈现教育生活的鲜活内容。资料来源包括家谱、家族生活照片、房屋摆设、父母育儿日记和儿童作品、玩具、藏书、家书、影像记录等。本研究中的童年阶段指涉儿童3—15岁的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阶段。
36、私奔到月球
37、总而言之,“00后”对于成人世界的反叛来得更加隐秘。压抑的儿童在父母和学校看不到的地方,用玩具构筑的“绝对领地”,用游戏中的英雄角色,用暗黑文学和火星文字的神秘与戏谑,用一种介于反抗和娱乐之间的、与父母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将成人世界驱逐在外,有意无意地作为光明和纯洁的对立面,建构了新生代的文化反叛形式。
38、昊昊(男—2003—高中生)出生在众人艳羡的知识精英家庭:妈妈子春(女—“70后”—博士—医生)是X家族第一位女博士,是父辈口中的“乖乖女”“好孩子”,是族中弟弟妹妹们的家族榜样;爸爸赵伟是有知识的生意人,收入不菲;祖辈都是很体面的官员。子春的父母都是单位领导,工作很忙,很少陪孩子,再加上一直承受亲戚朋友的“关怀”压力,子春很痛苦,不希望儿子昊昊再走一条幸福与成功对立的老路。昊昊出生后,由于赵伟常年跑生意很难顾家,子春主动调岗,亲自带大孩子,“让谁带都不放心”。
39、孙萍怀孕时就购买了各种早教产品:识字识数入门、英文绘本、连环画、地球仪等各种心智开发读物和玩具;家里的墙上钉着很多识字、拼音、英语、唐诗的彩色图画。由于孙萍在家经营网店,客厅即“仓库”,家里到处堆放着衣服、化妆品等货物和快递单、包装盒。各种儿童读物的残页和玩具散乱在地。家里没有安静的学习环境,孙萍也需要及时处理网购订单,就经常把壮壮放到同一个小区的爷爷家。爷爷竭尽所能督促壮壮认字、识数,专门买了一个小黑板教孩子写字,用糖果、冰激凌、玩具等作为学习的奖励,每次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路上,也不忘教孩子背唐诗。
40、三个中产家庭的父亲由于工作原因很少陪伴孩子,为了表达父爱和补偿孩子,就经常购买大量玩具、衣服、零食来维系亲子关系。昊昊卧室有一个书架摆满了漫威盲盒,壮壮家里到处摆放着乐高玩具。这些玩具架是孩子们神圣而不可触摸的领地,是他们不会说话的“伙伴”,也是他们借以与同伴炫耀和交流的资本。
41、(1)家庭教育生活史
42、在学界对中产阶层养育方式和儿童发展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成人对于中产阶层过度教育和现代儿童脆弱性的强批判立场,但是最为关键的儿童的声音阙如。儿童的身影进入学术研究视野,社会历史学家居功甚伟。波斯曼《童年的消逝》关注现代童年的转型,阿利埃斯《儿童的世纪》关注童年经验的历史变迁,泽利泽《给无价的儿童定价》关注儿童经济生活的变迁,熊秉真的《幼幼》《安恙》《童年忆往》利用家训、蒙学教材、儿科药房等史料记录中国儿童的生活……儿童逐渐有了自己的历史,尽管是成人为其立传。不过,这些研究主要基于史料而非生活现场。亦有学者提倡基于参与式观察的家庭教育研究。夏林清提倡知识分子关注底层家庭的养育经验,“以家庭为社会田野”进行成长经验反思。贺晓星提出“以家庭为方法”,关注民众的教育生活史。然而,由于现代家庭的私密性,进入家庭现场始终是研究者的难题。本研究试图进入家庭现场开展少子化时代中产家庭养育文化和童年经验的研究
43、0 日渐倾心
44、埃丝特·高(EstherGoh)认为,现代核心家庭存在大人对孩子的情感争夺,催生了一批善于察言观色的“孤身战术家”。祖辈和父辈之间权力关系的多元性、动态性、复杂性会被儿童充分认知、理解并应用,孩子能够利用家人对自己的爱这种关系性资源,应对、抵制来自长辈的要求、压力和惩戒,利用祖辈、父辈之间养育观念的不同,去对付成年照顾者。可以说,儿童在复杂的养育实践中,形成了应对复杂文化差异的能动性和主体性。但这种主体性还有哪些体现,相关研究比较缺乏。
45、 养猪的小可爱
46、在传统社会,家庭必须依赖家族或者村落生活,儿童教育依靠“亲缘喂养”和“村落共育”。现代核心家庭的女性失去了亲缘和村落支持,在缺乏制度保障的情况下,容易陷入独木难支的困境。因此,女性重新寻求家族、社区、单位、网络等社会支持,显得尤为重要。X家族的部分女性正试图回归到大家庭和社区生活中,寻求亲属和社区成员的支持。子春开始放弃昂贵的、市场化的教育心理咨询,加入社区父母之家,在社区里寻求情感共同体,为社区提供公益服务,重新找到人生价值。子夏夫妇也意识到过度教育的危害,开始越来越多地带儿子回农村老家,让儿子参与到乡村的自然生活、生产劳动中,不仅让孩子获得了朴素的“劳动”观念和新的同伴关系,也重新与大家族成员建立了情感联结。子秋夫妇在孩子养育问题上,给予祖辈照顾者经济回报和更多的信任,实现了生计、养育与养老之间的平衡。
47、春日
48、摘要
49、为子代规避风险的风险
50、 孤单厌世者
51、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也是孩子们喜欢的小说。比起象征智慧和正义的邓布利多和哈利黄金三人组,昊昊和欣欣更爱邪魅的黑巫师伏地魔、狂狷傲慢的马尔福和神秘精灵的露娜。在孩子眼中,亦正亦邪的少年妖灵,虽然不是道德榜样,但具有非凡的魅力、特立独行的个性和神秘莫测能改变命运的力量。对邪魅、神秘气质的崇拜,是他们对学校和社会以成绩、道德等为正能量评判标准的反叛,也是对平庸无趣生活的抗议。
52、 夙飏
53、多情〃必自斃
54、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年第1期
55、虽然个体化进程不可逆转,但个人可以在文化互动或参与“群体价值”时实现自己;另外,焦虑并不全然意味着负面价值,也具有创造潜能,驱动人重新整合人际关系和自我,创造新的关系组合的正面价值。当父母把目光从孩子身上拿开,更多地关注个人和社会生活,教育反而如释重负。正如马卡连柯所说,教育工作的本质,“不在于与孩子的谈话多少,也不在于对孩子的直接影响,而在于组织你的家庭,你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把孩子的生活中的某种东西看作大事,并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这样的事上,而把其他事弃之一旁,这将是一个可怕的错误”。比起传统社会和集体化时期,现代父母和儿童有了更多自主权和参与文化创造的机会。越是风险社会,越需要从狭窄的家庭生活中走出,在制度性保障无法迅速建立的情况下,需要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公共生活中寻求和重建社会情感共同体,这也是中产阶层走出个体化教育焦虑的可能出路。
56、成人和精英视角的强批判立场,更多地关注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亲子效应(parent-childeffects),较少关注孩子如何影响了父母对他的态度——子亲效应(child-parenteffects)。事实上,养育行为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儿童也可以争取、创造自己的生活空间并影响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养育其实是“互育”。很多研究都存在将父母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扩大化的风险,在时间跨度上跃升至成年甚至一生,仿佛人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童年、难以摆脱家庭出身的生命底色,忽视了儿童是有差异的、能动性的主体,也就是童年文化的主体性问题。
57、为了让壮壮去县里最好的小学读书,子秋花了不少钱,动用了不少关系,千方百计为壮壮提供最好的外部环境。“我们两口子再努力,没有文化也就这样了,最好的条件给壮壮安排好了,做父母的劲儿都使完了,剩下就看个人的命了。”夫妇两人很担心壮壮的未来,但不敢有过高奢望:“壮壮的脑子我了解,聪明也不是很聪明,以后清华北大咱不敢想,但是不管怎么样大学得上,男孩子要去外面见见世面,学一门技术回来,我们俩走了(死了),他也能养活自己。”
58、孙萍怀孕时就购买了各种早教产品:识字识数入门、英文绘本、连环画、地球仪等各种心智开发读物和玩具;家里的墙上钉着很多识字、拼音、英语、唐诗的彩色图画。由于孙萍在家经营网店,客厅即“仓库”,家里到处堆放着衣服、化妆品等货物和快递单、包装盒。各种儿童读物的残页和玩具散乱在地。家里没有安静的学习环境,孙萍也需要及时处理网购订单,就经常把壮壮放到同一个小区的爷爷家。爷爷竭尽所能督促壮壮认字、识数,专门买了一个小黑板教孩子写字,用糖果、冰激凌、玩具等作为学习的奖励,每次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路上,也不忘教孩子背唐诗。
59、为了改善亲子关系,子春报名参加了市面上学费动辄几万的家庭教育培训班,购买了很多育儿书籍放在床头,比如《正面管教》《告诉孩子你真棒》《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发现母亲》《孩子你慢慢来》等。在育儿日记里,子春记录了一些读书体会:“每个孩子都是平等而独特的,世上没有一片叶子是重样的”;“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爱与自由是唯一的答案”;“孩子在父母这里要感受到无条件的爱、支持、陪伴、允许与宽容”。
60、盲盒(BlindBox)是一种诞生于日本的玩偶收藏游戏,各种样式的玩偶装在看不见物品的盒子里。购买盲盒就像抽奖,运气好会买到经典款甚至限量珍藏版,运气不好只能抽到重复款。这种靠“手气”的盲盒收藏风靡青少年群体。昊昊是漫威迷,他的大多数零花钱都用来购买漫威盲盒和电子游戏币。他已经收集了300多个漫威模型,花销逾万元。
61、販賣二手夢.
62、景军指出,整个消费文化都在建构一种“消费等于幸福”的观念,将商品和高智商的成就、家庭和睦、身体健康,以及童年的欢乐联系起来。消费社会往往将儿童产品的贩卖与儿童的心智成就联系起来,并言之凿凿援引科学理论来背书。例如,商家把乐高玩具与儿童创造力发展联系起来;欣欣、壮壮所报的特长班都用了一些时髦的科学词汇来进行包装,如语言开发、思维培训、启蒙认知等,并引用专业知识如蒙台梭利的儿童敏感期理论来彰显权威。儿童消费成为大人对孩子情感补偿和表达的方便之举,成人不断地通过物质方式,比如食物填塞、玩具收买等来维系亲子关系或彰显家庭幸福。
63、猛虎隱身山
64、╰Angel、浮熙
65、龙魂大少
66、对于儿童消费的问题,两代人的理解并不一样。对父母而言,盲盒、乐高作为成人的礼物,是亲子之爱的工具性表达,是情感和疼爱的物质象征。而对孩子而言,玩具不仅是打发时间、放松娱乐的工具,更是一种与身份认同、社会互动、情感寄托、创造能力紧密相连的、有“生命”和“感情”的伙伴。与玩具“伙伴”相处的时间是儿童放学、完成作业后真正的自主闲暇,关涉个体特殊的私密性体验。事实上,玩具只是游戏中的一个要素,在童年经验里,其情感价值和社会意义远高于其实际价值,而成人往往看不到这一点。
67、 陵之夙流
68、三个中产家庭的父亲由于工作原因很少陪伴孩子,为了表达父爱和补偿孩子,就经常购买大量玩具、衣服、零食来维系亲子关系。昊昊卧室有一个书架摆满了漫威盲盒,壮壮家里到处摆放着乐高玩具。这些玩具架是孩子们神圣而不可触摸的领地,是他们不会说话的“伙伴”,也是他们借以与同伴炫耀和交流的资本。
69、事实上,中国中产阶层的教育问题因广泛的社会变迁和流动、计划生育政策等更显复杂。中产阶层群体内部差异较大,包含大量中产边缘层和中产过渡层,具有一致的阶层文化意识的中产阶层群体还未形成。洪岩壁调查发现:各个阶层还未形成稳定的文化性情和养育观念;中产阶层父母在经济资本投入上有显著优势,但在家庭教养态度、惯习上却和底层父母无甚差别。也有学者发现,现代养育出现文化交叉现象。田丰发现,中产阶层的家长倾向于采取“杂食性”的文化资本培养策略,且家庭阶层地位越高,“杂食性”的培养倾向愈明显。王淑艳(WangS-Y)等研究发现,母亲在“成就”(经济独立、学业有成)上强调“独立”,在情感上却又强调依赖。凯勒(Keller)对8个国家婴儿母亲的分析发现,中国、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和印度城市母亲的养育方式主要是“成就自主—情感依赖型”。笔者在田野观察中也发现,中国的养育实践是文化互嵌的,并非直升机式的过度育儿方式可以涵盖。
70、美国“脆弱的世代”与中国曾经对独生子女一代、二代发出的“在蜜罐里泡大的一代”“垮掉的一代”的批评很类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界一直在关注少子化时代下中国儿童的教育问题。中国父母的过度教育问题和现代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差的问题一直被批判和诟病。关颖指出,中国父母尤其是独生子女父母作为教育者普遍存在着几种认识上和行为上的偏颇,“对子女的教育重视依赖性忽视独立性、重视情感忽视理性,培养目标上偏重当前忽视长远”。很多研究都显示,现代父母溺爱子女在教育方式上表现为期望值高、专制、干涉、娇宠、过度保护,在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着单一知识化倾向,致使儿童较普遍地出现“无情、无能、无责任感”。包蕾萍发现,学界对现代儿童尤其是独生子女一直存在消极负面的刻板印象。“一个多世纪以来,孤僻、自私、溺爱、自恋、胆小等都一度成为这个群体的代名词,国内外媒体也曾先后用‘小皇帝’‘小太阳’等富有意象性的词语和形象来指代这一群体。”东西方都存在对现代儿童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刻板印象。许敏认为,中产阶级的协作培养从自我出发,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帮助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得先机,从根本上背离了教育伦理解放的使命,将个体引入了“原子式”存在的不归路。通过文献回顾,我们可以发现:学界对中产阶层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和儿童发展的负面批评,呈现一种单向度的批评倾向,而忽略了儿童的声音。
71、精英中产:“独一无二的你”与“平庸的我”
72、凉薄之心
73、比起昊昊父母的“佛性”和欣欣父母的“任性”,壮壮(男—2013—小学生)的父母是最有计划的。壮壮的父亲子秋读书不好但头脑灵活,初中毕业就闯荡社会,“没读过几天书也混成了小老板”,但生意太忙顾不了家。壮壮的母亲孙萍没有考上大学,但社交能力强,是丈夫生意的好帮手,一边在家经营网店,一边带孩子。虽然家庭收入不错,但做生意受市场影响大,相比前两个家庭有“旱涝保收”的体制内工作兜底,壮壮家经济风险最大,属于社会学意义上的“中产边缘层”。夫妇二人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和未上过大学的教育补偿心理,话里话外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绝不能“比别人矮一头”“让人看低了”。
74、紫月蓝风
75、许我一世温柔
76、方法:童年与教育民族志
77、子春戏称自己有“洁癖”的职业病,眼里容不下脏乱差。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子春承包了所有家务。昊昊很少做家务,自己的衣服包括内裤、袜子都交给母亲洗。在衣食方面,昊昊也不挑剔,“认命了,我妈就这样了,反正吃穿什么的我也无所谓,她高兴就好。不听的话,她反而叨叨个没完,没必要”。昊昊从来不跟妈妈正面对抗,但也不“亲昵”。
78、另外,少子化时代核心家庭的最大教育陷阱就是难以克制的“过度”之爱。马卡连柯认为,教育独生子女要比教育几个孩子困难得多,这种情况下,对孩子不幸的恐惧总是压在父母心头,剥夺父母应有的平静,也很难遏制对孩子的爱。集中到一个孩子身上的关怀,往往会超出有益的范围,使父母的爱带有“神经质”,容易把孩子培养成暴君和利己主义者。郑也夫也提出,父母的多重情感——爱、恨、怨气、梦幻、愿景、理想投身于一人,是独生子女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当父母为了确保孩子的“安稳”“优秀”而不断加速时,儿童的内在驱动力就削弱了,父母养育小孩的内在乐趣也消失了。事实上,过度教育是环境和教育决定论的现代变体、内涵窄化与实践误用——本质上是对儿童主体性和能动性的不信任,也是个体对儿童成长环境复杂性的低估。
79、从上面三个家庭的亲子互动与童年经验来看,X家族的中产父母虽然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并没有产生媒体渲染的过高的教育期待和教育焦虑,注重对孩子文化品位的培养,也能一定程度上给予孩子一些自由空间,造就了一种“半规制化的童年”。但是,年轻父母仍然缺乏深思熟虑的文化反思,较为依赖市场提供的科学、文化、娱乐商品,而且呈现出盲目的文化补偿、囫囵吞枣般的文化杂食特征。这种文化杂食主义与中产阶层的社会经济地位相关,也与消费社会对于“焦虑”和“幸福”观念的贩卖有关。
80、许我一世温柔
81、(2)概念界定与分析框架
82、英雄儿女:儿童网络游戏的冒险本质
83、笔者长期在外地工作,已属于X家族的“异乡人”,一定程度上符合“他者”的身份,而不完全是熟人,既有进入研究现场的便利,也能保持旁观思考的立场。由于研究对象众多,技术路径多样,三角验证的渠道多元,因此保障了研究信度。为保护被访者隐私,文中所有姓名均为化名。
84、酷是姐的本性
85、骑蜗牛狂奔
86、子春戏称自己有“洁癖”的职业病,眼里容不下脏乱差。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子春承包了所有家务。昊昊很少做家务,自己的衣服包括内裤、袜子都交给母亲洗。在衣食方面,昊昊也不挑剔,“认命了,我妈就这样了,反正吃穿什么的我也无所谓,她高兴就好。不听的话,她反而叨叨个没完,没必要”。昊昊从来不跟妈妈正面对抗,但也不“亲昵”。
87、昊昊四年级的时候,学校安排父母给孩子留言,子春写道:“孩子,身体健康、心情愉快、乐观生活是最重要的,你永远是妈妈的骄傲。不管你表现如何,我们对你的爱不变。”虽然父母一再鼓励说“你是独一无二的”,但昊昊的自我认同感仍然很低。他经常偷偷担心自己未来能做什么,好像一直长不大。
88、白玫瑰
89、总而言之,“00后”对于成人世界的反叛来得更加隐秘。压抑的儿童在父母和学校看不到的地方,用玩具构筑的“绝对领地”,用游戏中的英雄角色,用暗黑文学和火星文字的神秘与戏谑,用一种介于反抗和娱乐之间的、与父母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将成人世界驱逐在外,有意无意地作为光明和纯洁的对立面,建构了新生代的文化反叛形式。
90、中产阶层教育的文化陷阱
91、漸入瘋狂